“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的當代意義”
本篇文章2191字,讀完約5分鐘
馬克思“資本論”的副標題是“政治經濟學批判”。 廣義上,“資本論”是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通過對當時國民經濟學的批判,建立自己的政治經濟學,對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進而建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設想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思想具有整體性,這種整體性是馬克思對舊哲學的批判、當時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空對社會主義的批判,這些批判在內在相互關聯形成的整體上是共同的 本文主要論述狹義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主要表現了馬克思當時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
馬克思當時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最初表現為馬克思當時對國民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批判,其重要方面之一是馬克思當時對國民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基本范疇的批判。 他研究了商品、價值、貨幣、資本、勞動、剩余價值、工資等基本范疇,指出與亞當·史密斯等國民經濟學理解的這些范疇有本質區別。 事實上,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指出:“我們在批判國民經濟學時應該審視其基本范疇,暴露自由貿易制度的內在矛盾,從矛盾兩方面得出結論?!?具體來說,恩格斯批判了價值、生產費、地租、生產要素、競爭、壟斷等基本范疇,達成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
馬克思當時對國民經濟學批評的最重要表現是他對當時國民經濟學的“前提批評”,即對私有制的批評。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國民經濟學從私有財產的現實出發,但它沒有向我們證明這個事實。 ……以應該論證的東西為前提”事實上,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把當時的國民經濟學稱為“私人經濟學”。 “經濟學不要探究私有財產的合理性問題。 ”。 經濟學家主張“不追究這些前提,為整個人類進行辯護”。 于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根據當時國民經濟學發現的法則得到了異化勞動思想。 一邊用異化勞動證明私有制的起源,一邊也論述了資本主義的反人性。 馬克思放棄了私有制,主張“人與自然界之間,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處理,是存在與本質、鑲嵌與自我確證、自由與必然、個人與人類之間斗爭的真正處理”。 即共產主義社會。 恩格斯從倫理學上批判國民經濟學,希望“詳細闡明這個制度可怕的不道德,同時經濟學家們在這里,無情地揭露怎樣濃妝中含有的虛偽”。 并且,得出了當時的“經濟學家自己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服務”的結論。 他不知道他所有的自私討論只是構成人類普遍進步的鏈條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的和解和人類自身的和解將鋪平道路”。 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考慮科學的迅速發展”中指出,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隨著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消失,國家的政治權威也會消失。 人終于會成為自己社會結合的主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主人的自由人。 ”。 所以,自由是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統一。 人類的自由在于達成真善美的統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這個行業(共產主義社會中,筆者注)內的自由只是在他們共同的控制下,合理地調節社會化的人、團結的生產者、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不要作為盲目的力量支配自己。 用最小限度的力量,在最無愧于他們人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交換。 ”。
所以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經濟學本質上是真正善美的統一,是自然、社會、人自身的統一,以人的自由的全面迅速發展為終極目標。 這是經濟學的最高境界。 只有這樣,經濟學才能占據“真理和道義的頂點”。
馬克思創立的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放棄私有制”的基礎上的,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迅速發展”,是真善美的統一。 相反,當時的國民經濟學是“私人經濟學”,不以人的自由的全面迅速發展為終極目標。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學,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迅速發展。 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占有“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現在西方經濟學依然是“私人經濟學”,也達不到馬克思·恩格斯理解的“真理與道義的制高點”——人的自由全面迅速發展,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本質區別。 眾所周知,現代西方經濟學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以自由為起點的自由主義經濟學。 恩格斯曾經把當時的國民經濟學稱為自由主義經濟學,這種“自由主義經濟學唯一肯定的進步是發現了私有財產法則”,是為私有制度辯護的經濟學。 這兩個自由主義經濟學是不相容的,從時間的早晚來區分,前者從市場經濟的“看不見的手”出發,認為“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強調“消極自由”,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 后者認為國家不是“消極”“放任”的國家而是“積極”的國家,因此國家應該積極參與經濟、政治、教育等活動,論證國家干預的合理性,強調“積極自由”,被稱為“新自由主義”。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產權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等主張新自由主義。 所以,現在西方經濟學追求的是私有制條件下的自由,主要指經濟自由、政治自由,達不到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界之間、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處理”的自由高度。
馬克思當時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放棄私有制”為基礎,“人與自然界之間、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處理”,即實現自然、社會與人自身的統一,人的自由全面迅速發展,它 西方經濟學追求的是私有制條件下的自由,沒有達到馬克思理解的“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作者:朱全金鑼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標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的當代意義”
地址:http://www.cheranmahadevi.com/qdxw/27228.html
免責聲明:青島新聞網是一家綜合的新聞資訊門戶網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青島新聞網將予以刪除。